学术活动-我所教授指导研究生完成创新实践研究项目

近日,我所教授王军指导研究生完成中国政法大学博士/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:RBF 投融资模式法律研究——以滴灌通公司为例。


该研究项目由2023级硕士研究生(民商法学)宁静芝负责,近期已完成结项。


该研究围绕收入分成融资(Revenue-based financing, RBF)模式展开系统研究,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,以滴灌通 DRC 模式为实践样本,结合美国监管经验提出中国 RBF 监管优化路径。理论层面,通过法律经济分析明确了 RBF 兼具投资合同与资产支持证券的双重属性,创新性提出其风险分配机制与传统融资的本质差异。实证研究揭示,滴灌通通过"数字化+轻资产"运营架构,构建了基于每日收入分成合约(DRC)的非稀释性融资模式,并创新实施澳门金交所资产证券化路径,其动态风险评估体系与三层风险治理结构有效保障了资金安全。比较法研究表明,美国通过判例法确立"实质重于形式"监管原则,构建了以《商业融资披露法》为核心的州级差异化规制框架,加州强制 APR 披露、犹他州注册豁免等制度具有借鉴价值。针对我国监管空白,研究提出五大改革建议:制定专项披露法规覆盖跨境 RBF 交易;建立分层豁免机制优化适用对象;创新动态利率评估标准;构建多层次信息披露体系;完善行政司法协同监管机制。研究强调应采取功能监管思路平衡创新与风控,建议建立国际监管协作机制应对跨境套利,最终形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投资者保护并重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。本成果为 RBF 模式的本土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,对完善我国新金融业态监管框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



版权所有: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 2016